黄帝内经讲治病必求于本,这里的本就是阴阳。当出现一些症状时,先不要考虑这是什么病名,重点是先把本质的阴阳搞清楚,阴阳不清,实病不明。
曾经有一个患者,一感冒就吃清热解毒药,流清鼻涕、天天咳嗽、怕冷,越吃药,症状越不见好,这就是没有分清阴阳。流清涕,怕冷,这不是阳虚了吗?还要喝金银花、板蓝根阳气受损阴邪更盛了,病怎么能好呢?这就是辨错阴阳了。
知道阴阳调理起来才能有方向,经常拉肚子,总觉得肚子冷冷的,这是阳虚。要选用温阳之品,像肉桂、附子、干姜等等,继而在脏腑辨症判断部位,拉肚子可能是脾胃的阳虚,要用到干姜,若是长期的腹泻,可能与肾有关系。考虑用附子、肉苁蓉。阴阳、寒热、脏腑都辨对了,还怕病治不好吗?
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中医讲究辨证论治,一人一方,需要通过舌苔、脉象、面诊等综合判断。如果身体出现不适,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,以便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
发布于:河北省冠盈配资-配资炒股门户网站-最大配资官网-北京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