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刷短视频刷到凌晨三点,第二天顶着黑眼圈上班,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?"凌晨的小区里,总有几个窗口还亮着手机荧光。这种场景吴谦大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,这位国防部发言人最近撂下句重话:"要是全国人民都忙着给网红点赞,离吃不上热乎饭的日子就不远了。"
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。现在满大街都是低头族,地铁里清一色的拇指族,连小学生课间聊的都是某音神曲。有个数据挺吓人:去年中国人均每天刷短视频98分钟,相当于每个月光在这事上就要耗掉两天两夜。老话说"玩物丧志",现在都升级成"刷屏丧志"了。
有个在互联网大厂上班的程序员小王,白天写代码晚上刷直播,有回加班到半夜两点,本该赶紧回家睡觉,结果手一滑点开游戏直播,再抬头天都亮了。他自嘲说这叫"电子安眠药",越看越精神。这种事儿搁二十年前顶多算个笑话,放现在可是要命的问题——当年晚清八旗子弟也是这么提笼架鸟玩没的。
看看现在的影视圈更邪乎。抗日神剧里八路军战士抹发胶比打仗还认真,宫斗剧里妃子们的口红色号比历史考据还精细。有观众开玩笑说:"照这么拍下去,怕不是哪天要拍《舌尖上的甲午战争》?"这话听着可乐,细琢磨后背发凉。当年罗马帝国衰亡前,贵族们最热衷的就是看角斗士表演,历史老师管这叫"面包与马戏"政策。
游戏圈更夸张。某爆款手游春节活动,愣让百万玩家为个虚拟皮肤熬通宵。游戏策划私下都说:"这哪是玩游戏,分明是游戏玩人。"有个大学生小张,为抽到心仪角色氪金五千多,后来发现够买台二手电动车,肠子都悔青了。这些事儿堆一块儿,活脱脱现代版"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"。
不过话说回来,也不能全怪老百姓贪玩。现在生活压力这么大,谁不想找点乐子?关键是这个度得把握好。就像吃火锅,偶尔解馋没问题,天天拿辣椒当饭吃准得出事。有个做外贸的老李说得实在:"白天跟老外斗智斗勇挣外汇,晚上回家就想不动脑子乐呵乐呵。"这话在理,可要是十四亿人都这么想,这日子还真过不成连续剧。
看看隔壁韩国就知道,娱乐产业发达是好事,可要是年轻人全都挤破头当爱豆,谁去造芯片搞科研?三星工程师的工资还没偶像练习生的零花钱多,这账怎么算都不对劲。咱们现在也有这个苗头,直播带货的赚得盆满钵满,搞实体经济的反倒愁眉苦脸。
吴大校这话其实老祖宗早说过。春秋时期管仲就警告"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",后面还藏着半句"娱乐极而生悲患"。明朝那会儿江南富得流油,结果八旗铁骑打过来时,秦淮河上还在唱《玉树后庭花》。历史老师总说这叫"周期率",要我说就是温水煮青蛙,舒服着舒服着就熟透了。
现在国际形势跟走钢丝似的,这边芯片被人卡脖子,那边粮食安全敲警钟。有个搞农业的老专家急得直跺脚:"年轻人都在研究怎么给虚拟蔬菜浇水,现实里的麦子谁去种?"话糙理不糙。就像家里过日子,不能全家老小都躺着刷淘宝,总得有人惦记着米缸见没见底。
话说某军工企业去年校招,开出比互联网大厂还高的工资,结果应聘的还没游戏公司一半多。人事经理苦笑着自嘲:"现在年轻人宁可在虚拟世界当英雄,也不愿在现实世界做栋梁。"这事儿挺耐人寻味,当年钱学森要是沉迷斗蛐蛐,咱们现在的东风快递怕是得改名叫牛车快递。
不过倒也不必太悲观。你看疫情期间,多少玩cosplay的年轻人转头就去做志愿者。这说明啥?娱乐就像味精,适当调味行,当主食肯定出毛病。关键是怎么把那股子较真劲儿从虚拟世界拽回现实。就像老话说的"弯弓射雕与玩物丧志之间,就差个度"。
最近有个新词叫"硬核青年",说的是那些边追星边搞科研的年轻人。中科院有个研究生白天实验室泡十二小时,晚上照样给偶像打榜,人家说这叫"劳逸结合"。要我说,这才是正道——该认真时一根筋,该放松时撒欢玩。总好过某些人,上班摸鱼刷剧,下班熬夜氪金,活得跟个人形自走充电宝似的。
吴谦大校这话算是给全民敲了记警钟。过日子不能像吃流水席,光惦记着下一道菜是啥。得学学四川人吃火锅的智慧——红汤清汤鸳鸯锅,该辣就辣该淡就淡。娱乐至死这话听着吓人,其实老祖宗早就总结好了:"张而不弛,文武弗能也;弛而不张,文武弗为也。"翻译成大白话就是:光知道傻玩和完全不会玩,都是缺心眼。
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,如涉及权益问题,请提供相关证明,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。
冠盈配资-配资炒股门户网站-最大配资官网-北京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